宝马娱乐网站bmw0002宝马娱乐网站bmw0002

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通稿

浅析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浅析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图1)

  移动支付,顾名思义,即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行的电子支付方式。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它能够帮助用户实现随时随地进行购物、转账、缴费、投资等金融业务操作。

  据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末,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04亿,移动支付整体市场覆盖率排名全球第一,其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我国,说起移动支付便绕不开两大“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支付宝推出线上支付服务用于淘宝网的购物结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移动支付在2010年前后迎来爆发,二维码支付成为主流。

  此后,移动支付的各项技术日新月异: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NFC(近场通信)和蓝牙技术等进一步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加速其与公共交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生活场景深度融合。

  时至今日,移动支付已成为我国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从多角度来解读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并就其未来成长趋势做出预测。

  2018年至2022年期间,国内金融机构所处理的移动支付业务笔数、及金额增长率虽基本为正,但增速皆明显放缓。其中宝马娱乐网站bmw0002,2020年、2022年是增长下降的突出年份,表明移动支付高增长受阻可能与疫情期间居民消费下降有一定关联。

  随着用户量见顶,我国移动互联网独立设备数的增长速度在近年大幅放缓,这与金融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增量走势相似;不同的是,其增量转负出现在2021年,且数量在2022年后基本稳定于13.9亿规模。

  这表明移动设备的普及是移动支付快速增长的基础,而在设备量、用户量趋于饱和的当下,拓宽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迎合消费者新的消费观念,将是移动支付持续增长的关键。

  此时,我们再观察近三年各季度金融机构移动支付业务金额,不难发现2023年Q1、Q2明显高于前两年。而此周期内移动业务量回暖的根本动力,是今年上半年部分月份社会消费量的快速增长,特别是3-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皆在10%以上。

  其次,地方政府更加频繁地推出电子消费券,也推动了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途径向移动支付转变。而根据2023年Q3、Q4经济复苏放缓的现状,可以预测Q3移动支付量可能会较前两年小幅增长,而Q4较难超越2021年152.91万亿的规模。

  由于业务侧重领域的不同,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业务笔数、金额上有着明显差别。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其开放性、敏捷性优势,能够对新技术、新业务快速接纳,往往引领着支付行业的创新趋势,与各种电商平台、线下商户、应用开发者等开展广泛合作,在此生态下收获了庞大的移动支付业务交易数量。

  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共有185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服务超10亿个人和数千万商户。2022年,其业务笔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近6.5倍。

  而金融机构则主要处理大额交易,2022年其平均单笔业务金额约3152元,为第三方机构(平均单笔约320元)的近10倍。二者在不同领域的互补,共同推动了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进步。

  我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主要由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大巨头主导,二者的交易规模和用户数量远超其他竞争对手,据2023年Q3数据,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交易量分别为118.19万亿元和67.81万亿元,合计占市场总份额94%以上。

  由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与各自集团的其他业务(如电商、社交、生活服务等)紧密集成,用户粘性和活跃度极高。具体来说,支付宝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更为丰富,而微信支付则借助其强大的社交网络效应拓展线、行业生态多元复杂,包容新业态生长。

  移动支付行业生态包括了众多参与者,如支付平台、金融机构、商家、消费者、技术服务商、监管机构等,各参与主体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依托互联网、通信与数字技术等快速崛起的支付方式,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才是移动支付进一步发展的途径。而在这其中,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声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等身份验证方式)、人工智能(风险评估、欺诈检测和用户行为分析)、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皆存在突破的可能。

  就在12月17日,国务院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在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重点规定了四方面内容,包括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定义和设立许可、完善支付业务规则、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以及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对于推动移动支付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数字人民币作为与人民币拥有同样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新型货币,其出现对移动支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